杭州注册公司记账到了年末。 这五种基本的转账方法是必须的
发布时间:2021-11-25
会计人员别说任性的话! 到了年末。 这五种基本的转账方法是必须的
一位会计朋友和老师分享了自己经历的结算风险。 去年从股东那里借了100万元,结算时间太长,也不需要偿还,但是我不想把无法支付的支付当做公司的“营业外收入”,突然觉得不可思议,做了以下结算分录。
:其他应付款-股东100万元
贷:资本公积100万元
2018年下半年当当地税局在进行纳税评估的过程中,发现了资本公积中隐藏的疑点数字100万元的利润,依法要求企业提高2017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2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等。
参考政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企业收到的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授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为捐赠收入,应当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决算建议:
1 .年末注销不能任性,注销不能随便注销,必须有根据、合理合法;
2 .每一笔账在核对帐之前,一定要追究根源,找出帐出现的原因,弄清业务的真实身份;
3 .每一次账面目的调整,都必须以恢复事实为前提,而不是以逃税为目的,以回到业务实际为宗旨。
4 .会计人员请不要忘记以下事项。 转账要慎重,转账有风险,转账要合法,转账要有技术。
取得1份12万元开票日2018年12月的费用账单,
可以计入2019年的费用税前扣除吗?
会计人员别说任性的话! 到了年末。 这五种基本的转账方法是必须的
这个问题也必须根据情况来回答。
情况1 )发票上记载的费用12万元属于2018年度实际发生的,2018年应税前扣除,2019年不得税前扣除。
情况2 )如果账单上记载的费用12万元属于2019年度实际发生的,开票日期为2018年度,但在这种情况下,这12万元的费用允许2019年税前扣除。
注意:企业所得税收入费用遵循权责发生制。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不论有无收到价款,均为当期收入和费用。 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经在本期入账,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建议收藏
会计调整的五种基本方法会计人员别说任性的话! 到了年末。 这五种基本的转账方法是必须的
决算在经济生活中,一般指会计处理的内容,即调整会计以达到预期或规定的结果。 今天给伙伴们带来的是会计结算的五个基本方法。 一起学习吧。
1
追溯调整法
上溯调整法是指对某一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从该交易或事项首次发生时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据此调整相关项目。
即必须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及会计报告的相关项目。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
首先,累计的影响数
二是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结算),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外商投资企业还包括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
三是修改相关会计报告时,在提供比较会计报告时,修改受影响各本期间会计报告的相关项目;
第四,表外披露是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说明的。
其中,累计影响数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三个定义。
(一)对变更后的会计政策以前的各项追溯计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所需金额与现有金额的差额;
)2)它是指,假设与会计政策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变更年度开始时的收益所需的金额与现有金额的差额。
(3)它是会计政策变更对净损益的累计影响,以及由此对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的累计影响额,不包括分配的利润或股息。
2
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对某一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本期和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变更。
也就是说,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也不需要调整和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根据披露要求,企业应当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量。
3
赤字更正法
比起赤字,正法也被称为赤字抵消法。 这意味着会计凭证的会计分录或金额发生错误,已入账。
更正时,依据的方法是用红字填写相同内容的记账单,消除原错误记录,用蓝色字填写正确的记账单,用收款的一种更正错误记账。
4
补充登记法
财务代理记账后,适用于记账单中,发现应该借的、应该借的账户正确,但填写的金额小于正确金额的情况。
采用补办登记法时,用蓝字少填写金额制作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办第×号凭证少计数”,并据此登记入账。 这样,将少记的金额补充登记在账本上。5
无法用错误额直接调整的调整方法
税务检查检测出的纳税错额中,有些表现为直接实现的利润,不进行计算分配,直接调整利润账户; 部分需要计算分配,将错误金额分别分配到相应的相关账户,确定应调整的利润额。
后一种情况主要是材料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结转、生产成本核算中发生的错误,如果生产周期尚未完成,其错误金额将依次转入原材料、产品、成品的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中,造成利润虚增,纳税人当期因此,错误额必须根据情况在期末原材料、产品、成品、当期销售产品的成本之间合理分配。 如果利润全部增加,利润就会虚增,征税就会过剩。